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 18日下午,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新质引擎 才聚共赢”平行论坛在京举办。
第二场圆桌由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副总编辑商亮主持,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金蕾莅、京东集团雇主品牌负责人石玉、东呈酒店管理集团副总裁周琼、浙江法智科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夏孙明四位嘉宾围绕《新质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出发,分享如何抓住新质人才培养的机遇并应对相关挑战。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用工方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金蕾莅指出:“在教学服务和指导学生时,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被看作是两大核心。创新能力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同时,信息素养也十分重要,它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是技术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同样重视对学生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
石玉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新需求:“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这包括保持开放心态,以及拥有终身自我成长和主动进化的能力。此外,跨界能力和交叉学科能力也很重要,因为众多创新都诞生于不同事物、领域交汇的边缘地带。求职者应善于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并探寻交叉点,这是人类与机器相比的重要差异化能力。”
面对新的人才需求,企业如何更好地服务求职者,夏孙明表示:“我们期望通过法律AI为所有法律和法学毕业生赋能,使他们不再仅依赖司法考试来实现就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我们可以显著提升法律服务的交付效率。法律AI将成为连接企业与法学毕业生的桥梁,有效解决法律服务中的痛点,如高昂的诉讼费用和不确定的需求,从而为成千上万的法学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周琼则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享了她的观点:“人力资源的核心在于实现人岗最佳匹配,并精准满足员工需求。我们致力于发掘员工的兴趣、优势和潜能,通过更精准、更及时的培训,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我们推进数字人培训项目,让机器人和数字人直接服务于一线员工,为他们提供即时解答,助力解决新问题。”
石玉则表示,“企业的使命是让每位员工成为更出色的自己。管理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当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尊严、价值与幸福,将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双向共赢。”她表示,为精准选拔人才,需在招聘时明确用人标准,提高面试筛选能力,以发掘并妥善安置候选人的特长。入职后,通过完善的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员工能力,使他们收获成长与进步。
对于求职者需要提升的自身素养,周琼表示:“我们非常看重员工的学习、沟通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是首要的,它决定了个人在职场中的持续发展潜力。对于服务行业,专业度虽不要求极其精深,但学习能力不可或缺。沟通能力同样关键,良好的沟通都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使团队协作更加顺畅。最后,创新能力是长远发展的核心,它决定了个人能否在变革中抓住机遇,为企业带来新的价值。”
夏孙明则强调了理想和自驱力的重要性:“作为法律服务行业,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是没有办法在未来错综复杂的案件和客户的需求中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解决客户的需求。拥有了远大的理想自然就有了自驱力,有了自驱力就有了学习力。”
最后,在探讨企业与求职者共同成长的问题时,周琼表示:“为缩短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适应期,我们将工作环境前置到大学中,并设立特色定制班,期望与学校共同探讨合作模式。我们把新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双师制’,邀请业内专家作为实践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研发新课题。同时,我们的‘利新扶旧’项目将传统行业的员工送入大学深造,为他们提供沉淀与反思的机会,与学校老师共同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石玉则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了企业与求职者共同成长的重要性:“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离不开机会、技术、产品和人才这四个要素。更好的工作机会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人才的引入则能推动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创新,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相信,人是能够通过培训和培养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金蕾莅总结道:“我们的核心职能是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我们将企业的需求和课题反馈给教育一线的老师们,以便更精准地培养人才。同时,我们也会将学生的疑虑和期望传达给企业,促进双方的深度理解和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相信能够实现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共赢发展。”
新华网作为媒体单位,肩负着为企业与高校搭建沟通桥梁的重任。商亮最后总结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更高效地为企业、高校及广大求职者搭建平台,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到实处,助力各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