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同期,长水教育集团董事长张韶维接受采访,以下是精彩内容:
Q1:请您简要介绍长水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以及核心优势。
张韶维:长水教育集团始创于2005年,最初经历了非学历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K12课外辅导等阶段。2014年,集团创办长水实验中学,陆续在云南创办多所校区,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辐射至云岭大地。2017年,创办长水外国语中学,加速与国际教育接轨;2019年,启动全国范围的集团化办学战略,相继创办多所优质学校,截至目前,已形成全国办学的基本格局。
集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集团积极延伸贯通培养与生涯管理的培育理念,加大普高和职普融通综合高中的数字化建设和教育产品的研发。积极推广教育产品,社区运营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精准到学生个体培养体系的落实落地,积极布局教育数字化、数字化心理健康建设及碳中和校园建设。长水教育集团的业务范围主要覆盖在优质高中学校、新职教、数字心理健康、国际教育等。
长水教育集团的核心优势,一是形成“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协同、校区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各地各校区都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集团主动申报省级、市级的全面质量管理建设体系,加速办学管理和教学水平提升,建设卓越绩效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强一流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持续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质量人才构建高质量综合服务体系,建立起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通、治校有方的卓越校长队伍和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优质教师队伍。三是按照不同阶段对民办教育的内在要求,把握好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满足多样化特色化要求。学校全面践行“123456”办学体系,融同创新“331”实效教学法、三师同步课堂、精准到学生个体的培养方式,依托教育数字化创新、卓越师资的引领、生涯管理等手段,实现区域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助推属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Q2:如何看待当前以及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
张韶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教育行业特别是中学教育,也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AI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不仅限于辅助教育教学,还会承担部分的示范性和讲解性的工作,使老师能够更加专注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教育行业、教师、学生以及智能机器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共同发展。
另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加强学生的贯通培养与生涯管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材施教,实施对学生精准到个体的培养,充分发掘并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教育环境,能够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各级人才。
Q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创立至今长水教育集团有哪些创新举措,是如何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
张韶维: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改革、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紧密对接,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运营和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从分层教育到分类教育的转型。
二是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特别是“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协同、校区化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借鉴各地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校区实施集团和属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双向管理。学校按照“管办评分离”的现代理念,提升质量和效率。
三是把贯通培养与生涯管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坚持精准到学生个体培养,关注学生成长健康,培养学生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四是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重大战略,推进人工智能在校园管理、教职工专业化提升、教学资源、大数据决策、数字家长学校等方面赋能科学决策,支撑精细化管理,促进精准化教学,推动学校的三师同步课堂,进一步推动集团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搭建数字家长平台,促进家校社的协同发展,构建家校社共育的新模式。